|
河北三年内压减钢铁产能4757万吨 10月底前钢企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月18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何立涛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2020年7月,全省共压减退出钢铁产能4757.4万吨、水泥产能647.4万吨、关停平板玻璃产能2310万重量箱,退城搬迁和关停重点污染工业企业49家,提前超额完成全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 产业能源结构偏重是河北省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2018年8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水泥、平板玻璃、煤炭、焦炭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重量箱、7000万吨、8000万吨左右,力争淘汰和置换火电产能400万千瓦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大省河北粗钢产量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四分之一,此前数年间,河北省曾陷入“去产能、增产量”的怪圈。钢铁产量多、产能分散,至今仍是摆在河北省面前的待解难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钢铁产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经济和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所面临问题也不可回避,河北钢铁产业最大挑战就是产能过大、产量过高,唐山、邯郸、武安等地钢厂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尤其是如何平衡经济与环保,更是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粗钢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6.6%,比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该地区2019年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仅25%,比2015年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 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的钢铁产能一直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规模很大,数量很多,大量的钢铁产能过剩,产品档次又不高,污染很严重。 “目前钢企无组织排放存在点位多、排放源隐蔽、阵发性强、排放方式多样、排放总量大的整体特点。”李新创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据统计,粗钢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的钢企内部无组织排放源数量在2000-3000个,企业无组织排放总量占到全厂颗粒物排放量一半以上。河北省的钢企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虽然在提升,但其排放总量仍然过高,特别是叠加不利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河北省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8%以上,较2017年下降15%以上,达到55微克/立方米;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3%以上,平均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25%。石家庄、邯郸、邢台市力争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唐山、保定市力争退出后20位,衡水、廊坊、沧州市确保持续向好、位次提升。 据何立涛介绍,今年1-7月,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高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下降幅度2.2个百分点,特别是4、5、6、7月份,全省PM2.5平均浓度均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4月份PM2.5平均浓度为2013年以来首次达标。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6项污染物全面下降,其中,臭氧实现2015年以来首次下降。 此外,1-7月,各设区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部改善,PM2.5平均浓度除承德、张家口市同比持平外,其他各市下降幅度较大。其中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0.2%、22.2%,邯郸市分别下降19.7%、18.3%,保定市分别下降17.9%、16.9%。 不过,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0年7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河北省仍有五城空气质量垫底,排在全国后十位,其中,唐山、石家庄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倒数第二。今年1-7月,168个重点城市中,石家庄、唐山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倒数第二。 何立涛对记者表示,今年河北省将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10月底前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行业具备改造条件的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年底前基本淘汰无治理设施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炉窑,并加强臭氧前体物排放控制。据介绍,今年1-7月,河北省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75个。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的若干措施》,制发水泥、平板玻璃、锅炉、陶瓷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地方标准,全面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陶瓷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市、县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重点设施深度治理,结合实际,对不同时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验收的企业给予差别化财政奖励。 |